形态特征
绿小灌木。茎常丛生而少分枝,高0.3-0.4米,光滑无毛,幼枝常为红色,老后呈灰色。叶互生,集生于茎的上部,偶尔有羽状复叶,长30-50厘米;二至三回羽片对生;小叶薄革质,小叶卵形、长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。小叶长4-5厘米,宽1.5-2厘米。叶薄革质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无毛。幼叶为暗红色,后变绿色或带红晕。入冬呈红色,红叶经冬不凋。总叶柄较短,中间的叶柄长于两边的小叶柄。节问特短,仅为0.1-0.5厘米。
圆锥花序直立,长20-35厘米;花小,白色,具芳香,直径6-7毫米;萼片多轮,外轮萼片卵状三角形,长1-2毫米,向内各轮渐大,最内轮萼片卵状长圆形,长2-4毫米;花瓣长圆形,长约4.2毫米,宽约2.5毫米,先端圆钝;雄蕊6,长约3.5毫米,花丝短,花药纵裂,药隔延伸;子房1室,具1-3枚胚珠。果柄长4-8毫米;浆果球形,直径5-8毫米,熟时鲜红色,稀橙红色。种子扁圆形。
产地环境
火焰南天竹分布于中国上海。喜光;喜温暖湿润的气候;对土壤要求不严;喜欢疏松排水的土壤中生长,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中生长缓慢。
生长习性
火焰南天竹萌芽始于4月中旬,平均温度15℃时发叶,先长出整片小叶,幼小的叶片再逐步长大成完整叶片。有时会由于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,出现狭长皱折叶片,持续到7月上旬,到盛夏高温期停止伸长。9-11月又一新的生长高峰,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停止伸长。一般枝条年生长量10.15厘米,如果肥水条件好,可以长到20.25厘米。12月中下旬气温在5℃以下,持续1周叶片变红,以后随着低温的持续,逐渐变成红色,红色可持续到第二年3月份。1年始花期;3年始果期;花期3-6月;果期5-11月。
栽培技术
小苗的移植一般在4-5月份为宜。移植前,土壤要翻耕,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做基础肥,有机肥2千克/平方米,复合肥0.5千克/平方米;大苗移植时,带宿土,春天进行时修剪掉1/3的叶片,非正常季节要带土球和剪叶更多。种后及时浇透水,如遇强阳光要遮阴处理3-5天。保持土壤湿润10天以上。12-3月使用有机肥,4-5月每半月1次2%的尿素液肥使用。9-10月使用复合肥100克/平方米,混入土内,浇水。12月不宜追肥。枝叶的革制质和黄连素的成分,具有天然的抗病虫能力。
主要价值
火焰南天竹株型矮小,枝叶浓密,叶形优美,秋冬叶色艳丽,灿烂夺目,是园林小品的点缀佳品;庭院墙隅和赏石相配的优良材料;林缘、小溪边的色块种植,假山、路口的丛植,会趣意盎然;草坪、花镜的点题。